研究丨基于株洲项目的定位实操浅谈我国服装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2018-05-02 点击:次
前言:株洲电商产业园(金岸服饰电商城)由湖南金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总建筑面积约12万㎡,地处服饰大道与铁西路交汇处,是一个集“专业服饰交易市场、产业配套写字楼、产业配套公寓”等多功能物业为一体的、芦淞地区最优质的时装电商交易中心。开发商秉持“重塑芦淞市场品牌,打造株洲时装航母”的长远发展理念,立足庞大的芦淞市场集群并依托成熟的株洲服饰产业,瞄准相关人群对市场及服务双重升级的强烈愿望和需求,旨在将项目打造成“原创企业孵化器,尖端品牌聚集地”。
一、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传统品牌-淘品牌-网红品牌”发展阶段
我国服装产业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40年的发展,服装产业经历了“生产导向-品牌导向-消费者导向”的演进历程,服装品牌也经历了“传统品牌-淘品牌-网红品牌”发展阶段。
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历程
(一)1978-1999年:服装生产制造业快速发展,生产导向步入品牌导向
改革开放背景下,出现了作坊型纺织服装工厂和海外品牌代工厂。品牌运营理念逐渐渗透,部分有生产资源的个体户和中型代工厂转型服饰品牌运营。同时,形成如虎门富民、广州白马等服装集散市场。
(二)1999-2010年:服装品牌走向资本市场,步入渠道为王时代
中国服装行业进入了渠道为王的时代,服饰品牌通过线下门店外延扩张实现了快速成长,并走向资本市场。与此同时,电商业务开始萌芽。2003年淘宝网成立,催生了淘品牌诞生,如韩都衣舍(2006年)、裂帛(2006年)、茵曼(2007年)、欧莎(2007年)等。
(三)2010年至今:互联网深化+消费者导向,产业迎来全面升级变革
2010年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在互联网浪潮下,传统品牌迎来了渠道和运营模式的全面变革,同时淘品牌、网红品牌为服饰品牌格局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二、我国服装产业的传统供应链:需求难以精准预测,难解库存之痛
传统的服装供应链环节相对简单,包括从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环节。随着消费者追新逐热、时尚需求快速更迭,需求难以精准预测,传统供应链模式在外延扩张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难解库存之痛。同时,中小生产企业产能过剩,供应链面临转型变革。
由于各环节的实时产品相关信息的滞后性及各环节的信息不透明及不确定性,往往是造成热销品的库存不足,滞销品的库存积压等问题。基本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涉及的环节越多,对应的供应链各环节的不可控因素也就越多,供应链的计划与控制也就越不好做。
三、株洲服装产业现状:产业基础较好,供应链待完善
(一)株洲市服装产业现状:产业基础较好
株洲既是中部服装服饰贸易重要市场,也是湖南服饰制造的核心地标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和时尚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势。株洲服装市场从1982年开始已初步成型,到1988年已经拥有了第一家较正规的服装市场——芦淞批发城。株洲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经历 40 余年的发展,株洲市服装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芦淞服装市场群为龙头的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的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被列为继虎门,上海,大连,北京之后,全国第五大服装城市和服饰基地。
据估算,湖南服饰产业年成交额约为800亿元,其中株洲服饰产业的年成交额达到了500多亿元,被列入株洲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作为株洲市的支柱产业及株洲市重点发展的 5大千亿产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服饰、陶瓷5个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对促进株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株洲网批服装供应链:供需脱节,供应链待完善
就株洲服饰的产业链而言,株洲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原创设计环节的缺失,使得芦淞服装产业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此外,株洲服装加工业的先天缺陷——多而散,暂未形成成熟的规模化的集中效应。因此,在芦淞市场群从传统实体经营模式向网批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供应链的缺陷明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尤其在“爆款”的生产及供应方面劣势更加明显,往往存在着市场需求量较大,商户手握大量的需求订单,但服饰生产反应滞后,商户缺乏快速组织生产的实力和能力,市场大量网批商户“欠货”,无法及时供应充足的货物给天猫网店,因此株洲网批服装供应链亟待完善。
四、服装供应链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传统供应链向柔性供应链演进
传统的供应链生产环节相对简单,由于各环节的实时产品相关信息的滞后性及各环节的信息不透明及不确定性,往往是造成热销品的库存不足,滞销品的库存积压等问题。
消费者导向的服装时代其竞争本质仍然回归到生产导向。与过去粗犷式生产不同,当下的生产供应链目标是向更高效、更灵活、更信息化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演进。原材料、信息流及算法、流程模块化、机械智能及互联网化是柔性供应链核心,柔性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处理或大或小、多批次翻单的订单需求。柔性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如下:
1.信息流及算法加快供需匹配
服装生产前端生产商和品牌商数量均较多,快速实现体量匹配、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难度较大。基于此,柔性供应链需要“算法”将订单信息和产能信息快速对接,根据“订单模型”(质量/规模/交期)系统算法自动找到最匹配的工厂。
2.备料充足是快反的基础
原材料储备是实现柔性供应链快速反应的基础。原材料/面料/辅料充足才能及时对订单执行生产,需要有快速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或者通过提前储备的方式,前者比较适用于一些特殊原/辅料,后者比较适用于经常使用的常规面料,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保证备料充足的关键。
3.流程模块化实现效率最大化
服装生产涉及多个生产环节,快速完成翻单需要对生产环节精细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生产流转环节,比如一个工人负责多个环节,或者将生产环节拆分单独给某个工厂做,抑或将非核心环节外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4.设备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提高生产效率需要智能化生产设备,比如自动剪裁/自动染色等可以标准化的流程。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各环节链接起来实现无缝对接,包括销售数据反馈和原材料储备,以及生产、物流管理的全体系协调,实时跟踪产品的进展并可随时调整生产计划。
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株洲服装的生产必须向更高效、更灵活、更信息化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演进,基于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因此柔性供应链将是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撰稿:策划部 杜娟